作者:广东珠海思迈口腔门诊部 郑翼
基本情况
患者男,19岁,主诉:“地包天”求治,无矫正史,曾有哮喘病史,自诉最后一次发作在2~3年前。
临床检查
恒牙列,双侧磨牙Ⅲ类关系,尖牙Ⅲ类关系,前牙反牙合,反覆盖较大,无法退至切对切,上颌反Spee曲线,下颌Spee曲线较深。
11、21间间隙3mm,上牙弓方圆,下牙弓尖窄,重度牙结石。
凹面型,下颌骨发育过度,高角,闭口末下颌运动偏摆,双侧关节弹响,MCD数据显示双侧髁突向下移位。
图1 治疗前患者面像
图2 治疗前口内照
图3 治疗前头颅侧位片
图4 治疗前曲面体层片

图5 X线片提示骨性Ⅲ类,下颌发育过度,逆时针旋转,由于下颌骨过长,患者无法退至切对切
图6 双侧关节弹响,闭口末下颌运动偏摆

诊断
该病例的诊断结果为:AngleⅢ类,骨性Ⅲ类,前牙反牙合,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(TMJD)。
治疗设计
因患者拒绝手术,考虑单纯正畸方案,具体包括以下5点:
①戴用咬合板,以期获得稳定的下颌运动;
②再利用咬合板保持髁突位置,并利用不同位置的咬合板分步调整上下牙弓形态;
③利用内收下前牙,适当前倾上前牙;
④分步促进上下牙槽骨垂直向增量改建,以利下颌发生所需要的顺时针旋转;
⑤控制前牙转矩,顺序移动上颌后牙,纠正Ⅲ类关系。
咬合板治疗过程
戴入咬合板,尝试获得稳定的下颌运动,治疗过 程 及 效 果 如 图 8~11所示。
矫治过程
请见图12~19。
治疗效果
请见图20~26。
图21 治疗后头颅侧位片
图24 治疗结束后1年患者面像
图25 治疗结束后1年口内照
图26 治疗结束后1年头颅侧位片
■治疗总结
本例病案对我们的提示包括以下两点。
①可考虑通过顺时针旋转下颌骨,并有效促进牙槽骨的垂直向增量改建来矫治部分骨性Ⅲ类患者。
②牙移动过程中的关键是上前牙支抗的控制及上后牙的顺序移动。
本案保留全牙列,同时未采用种植支抗。
■专家点评
甘宝霞医师:
该病例不愧是冠军的病例,在很多医师手里可能就去外科手术了,郑医师首先清晰明了的诊断分析,巧妙的运用了下颌的顺时针旋转和下颌的整平配合短暂的垫应用,解除了反,在不用外科的配合下达到如此面形和咬合,已经是正畸医师病例中的精品。
卢海平医师:
骨性Ⅲ类错畸形的非手术正畸治疗,通常通过上下前牙位置的代偿和下颌骨角度位置的代偿矫正前牙反,使面型得以改善。
该病例作者抓住其低角、下前牙稍低唇倾的特性,策略性地升高后牙,思路清晰、步骤明确,展示了作者厚实的功底和严谨的临床风格。
(该病例及本次大赛更多病例将汇集于《中国民营口腔首届正畸病例大赛获奖病例详解》一书,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,敬请关注)
获奖者简介
郑翼,副主任医师,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,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。
1989-1994年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攻读本科学位,1994-1999年工作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,1999-2004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攻读口腔正畸博士学位,2004年创办珠海思迈口腔门诊部至今。